第三章 明确全面发展总体部署
发布时间:2023-08-01 本文被阅读次数:14800次  【字号: 【打印】 【关闭】 

一、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全区发展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四个全面”统领发展全局,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共秦皇岛市委关于制定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部署和秦皇岛市委对开发区开展“三次创业”的总要求,贯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时期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以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实施带来的叠加机遇,围绕“借力协同发展实现赶超进位”的总目标,统筹把握三个结合(把产业转型升级与园区全面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把产城融合与城园同步繁荣结合起来,把承接非首都功能与优化发展环境结合起来),着力实施六大战略(经济转型提速、协同引领开放、创新驱动支撑、绿色产城融合、生活品质提升、环境优势再造),加快提升开发区的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实现综合经济实力翻番和城市建设的腾飞,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融合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领区、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地、体制机制改革实验区、产城融合发展样板区,全面建设最具魅力和活力、品牌特色彰显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继续发挥秦皇岛市发展增长极、领头羊、排头兵的引领带动作用,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时期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十三五”时期,开发区推进科学发展必须以“五个坚持”作为基本原则。

坚持协同引领,深化改革。树立机遇意识,深化与京津协同发展,强化与其它省内园区合作,提升共建平台的水平和层次,努力依托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引领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的联动,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树立以体制机制改革统领园区发展全局的理念,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增添动力,建立规范、高效、廉洁、诚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改革提升开放的层次和发展水平。

坚持借势开放,着力转型。借助叠加机遇,提升开发区国际形象和美誉度,搭建好协同京津的开放平台,营造出亲民敬商、鼓励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构建起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全方位开放格局。借助协同发展之力,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努力完成以先进制造和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置换。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活力提升。面对“换挡调速”、“爬坡过坎”的经济发展态势,必须依托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形成一批发展迅速、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群,加快开发区进位赶超的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努力打造创新主导的、辐射周边的发展引擎。

坚持产城融合,突出特色。遵循“产城融合、城园一体”的理念,优化产业与城市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开发区产业和城市建设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努力补齐开发区产强城弱的短板。注重产业特色与城市特色的有机结合,努力走“特色产业+特色城市”的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和谐,合作共享。致力于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低碳化。大力推动生态优化,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通过与县区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赢,带动抚宁区及全市其他园区共同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终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养老、住房、文化体育等的均衡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不同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努力推动居民收入翻番,使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战略定位

“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开发区的战略定位是:京津冀区域东北翼高端经济新引擎;京津冀现代商贸物流新枢纽;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先导区和先进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和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宜业宜居的科技生态智慧新城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幸福率先提升先进园区。

四、发展布局

按照“东拓开放,西聚高端;产城并进,合作带动”的思路,明确“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布局为:在壮大东区原有临港重大装备制造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改造优化粮油食品加工和金属压延等传统产业,争取出口加工区提升开放层级,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群和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建设,配套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以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契机,提升作强西区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以大数据、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五大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聚集为基础,合理引导、促进物流、人力资源和城市生活要素的优化配置,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提升新型城区公共服务功能,发挥开发区在秦皇岛市主城区西延拓展中的骨干作用;以城市区划调整为契机,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开发,互利共赢”的思路,实施与抚宁区的综合性、全方位深度合作,发挥开发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主导作用,带动抚宁区乃至秦皇岛市县域各园区共同发展。


专栏1:秦皇岛开发区功能分区布局

1.开发区一期二期片区

东起大汤河、西至小汤河,北临北环路、南滨汤河口。规划范围总用地4.6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以生活居住为主,并集餐饮旅店、商业服务、商务办公、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区。该片区建设以商务中心CBD、商业综合体、高档居住区为主,以居民小区为辅。工业企业全部外迁,单元内不建设任何对商务活动和居住有影响的工业项目和仓储项目。

2.开发区三期片区

东至西环路、西至天山路、南至庐山路、北至京秦铁路。规划用地面积为5.3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以生活居住和商务居住为主,并集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商业服务、商务办公、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中心区。该片区建设住宅、公共设施及为生活居住配套的中小型市政设施,不建设任何对生活居住有影响的工业项目及仓储项目。

3.深河工业区

东至峨眉山路向北的延伸线,西至滇池路,南至京哈铁路,北至大秦铁路,规划范围总用地12.11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该片区在运河道(现102国道)以北、临近海阳生活组团的区域和富士康配套生活区可布置生活居住和综合服务的功能,其余地段均不布置生活居住功能区和商业金融主导的综合生活区。

4.数据产业园区

东至腾飞路,西至温泉湖路,南至京秦铁路,北至深河镇区北边界,规划用地面积8.07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布局合理、关联配套、具有特色优势的数据产业基地。

5.开发区新区

东至兴凯湖路,西至京沈高速公路北戴河连接线,南至京秦客运专线,北至京沈高速公路。规划用地面积约6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以高端产业为核心,集高新技术、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生活居住、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化、综合性城市新区。

6. 东区

东至黑龙江路(规划)、辽宁中路、辽宁南路,西至东洼路、北京道、四川路,南至金海道、鹏泰路,北至铁路编组站,规划用地面积19.76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河北省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冀东北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以出口加工、跨境电商等外向型经济为特色、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精深加工业为重点的现代化临港产业聚集区。

7. 与抚宁深度合作拓展区

以开发区和抚宁区双方的规划、产业、土地现状为基础,以开发区现有区域向西延伸为重点,集中两区资源优势,优化区间布局,明确优先发展区域,统一产业规划,互相补齐短板,并肩开发建设,实施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五、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秦皇岛开发区要在科学发展方面取得如下重大成果:地区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和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与2014年相比实现翻番,分别达500亿元、80亿元和3000亿元以上。全面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城市功能综合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各项指标名列全省开发区前茅。

从总体看,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跨越:

一是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跨越。制造业的结构和层次明显优化,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取得较大发展;科技创新迈出新的步伐,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努力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

二是产城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跨越。城市规划建设更加协调统一,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功能和形态更加鲜明,现代化、智能化的主干道路网、公共交通网、热电气水网、全光通讯网基本建成运营,城市交通、环境监测、治安防控、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产城园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信息化设施完备、智能网络有效覆盖、市政设施水平国内领先、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高质的现代化新城区。

三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新跨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养老、住房、文化体育等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均衡,文化、体育产业同步兴起,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公共安全治理科学有序,各类生活服务设施更加完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初步建成精神文化丰富、公共服务优质、社会安定和谐的开发区。

四是生态环境优化取得新跨越。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五是改革开放实现新跨越。城市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城市运行效率优势突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招商选资、招才引智机制取得新突破,“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浓厚;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区域性资本市场初步建立,各类金融机构大量集聚,以股权投资为特色的科技金融集聚区初步形成;户籍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高素质人口大量聚集;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国际经贸科技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成为全市海内外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聚集的首选区。

(二)具体目标

专栏2:“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分类 指标 2020年

目标 年均

增长 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2015年价格,亿元) 500 12.5% 预期性

全部财政收入(亿元) 80 12.5% 预期性

规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2015年价,亿元) 1240 13% 预期性

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015年价,亿元) 3000 15% 预期性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14 — 预期性

五年累计进区内资(亿元) 900 —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50 —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50 12.5%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0% — 预期性

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60% — 预期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个) 600 —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3% — 预期性

科技孵化器面积(万平方米) 20 — 预期性

市级以上区域创新平台(包括国家或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中试基地等)数量(个) 60 — 预期性

资源与生态环境 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降低 20% — 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0% —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COD 10% — 约束性

二氧化硫 10% — 约束性

氮氧化物 10% — 约束性

氨氮 10% — 约束性

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 约束性

园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 约束性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 300天 — 约束性

绿化覆盖率 42% — 约束性

社会发展与民生 城市困难人口应保尽保率 100% — 约束性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 95% — 约束性

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 100% — 约束性

初中适龄人口毛入学率 100% — 约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5% — 约束性

千人口拥有病床数(张) 6 — 约束性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覆盖率 100% — 约束性

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覆盖率 70% — 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