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把握科学发展最新形势
发布时间:2023-08-01 本文被阅读次数:14268次  【字号: 【打印】 【关闭】 

“十三五”时期,是开发区全面转型升级的决胜期,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再造发展优势、奋力赶超跨越的关键期。从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开发区发展既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多重和严峻挑战。正确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开发区转型创新发展的大逻辑和大前提。

一、有利形势与历史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一是当前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生产智能化和生活智慧化创造发展新需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流。发达国家围绕智能制造展开新一轮竞争,重构生产模式变革和组织方式,重塑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这将迫使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制造业加快向“智造”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二是创新全球化已经从一种新趋势逐渐转变为国际经济科技的发展现实,创新活动在跨国范围内组织和开展,在国内外都强力推动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下,开发区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恰逢其时。三是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即将到来,不仅有利于开发区推进产城融合进程中发挥后发优势,高标准布局建设智慧城区,而且也给开发区数据、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实质性利好。

从国内和省内环境看,一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两大战略,以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出台,具有机遇叠加效应,都将深刻影响开发区未来发展。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于开发区借机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和高科技产业项目,推动人才、技术等战略资源和高品质生活资源的落地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二是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省虽处在“壮士断腕”的阵痛期,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发展已出现见底回升的好势头,有利于开发区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三是国家大力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省内也配套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都为开发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重要的机遇。四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引擎的带动作用,着力破除阻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和创新的支持政策,省内也配套出台了“河北十条”、“ 河北创新28条”、“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措施,这些都对开发区依托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全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利好。五是近年来全省大力实施“6643”工程,压减过剩产能,治理生态环境,虽然付出巨大代价,但也为开发区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健康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秦皇岛市和开发区自身看,一是国务院批准秦皇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抚宁撤县设区,为开发区充分利用抚宁部分乡镇的土地扩大发展空间带来难得的机遇。二是秦皇岛市被《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定位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引擎,在低碳经济、低碳城区和低碳社会的构建方面迎来了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的难得机遇。三是开发区自身工业转型“腾笼换鸟”取得显著成效,以大数据、节能环保、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经发育壮大,开始担当发展“主角”,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和高端服务业项目已落地建设,“十三五”时期将进入投资集中回报阶段,有利于开发区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困难与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一是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调整复苏期,美、日、欧经济呈现逐步复苏态势,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出现下滑,引发国际资本流向改变,从总体上看,不利于开发区引进外资。二是全球贸易体系正重构,争夺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竞争加剧,美国主推的意在排斥和遏制中国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服务贸易协定(TISA)、信息技术协定(ITA)逐步落地,推行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主导规则调整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东南亚、南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借势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使开发区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变得愈加困难。

从国内和省内环境看,一是我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到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去产能、泡沫、杠杆的结构调整压力还在继续,支撑经济增长的原有动力在减弱,全国和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逐年大幅降低,以投资驱动为主动力的开发区稳增长将面临投资加倍的巨大压力。二是全国和全省各地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热情高涨,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等先导性产业领域出现激烈竞争,对开发区具有先发优势的数据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及其招商引资构成巨大挑战。三是当前全国各地均把高新区摆在重点位置优先发展,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也开始向高新技术方向转型,竞争态势十分激烈,作为“十二五”期间就已着手向高科技方向转型的秦皇岛开发区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和“不转则退、小转慢转也是退”的严峻形势,若不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发展,则有可能被省内开发区进一步赶超及拉大与先进开发区的差距。

从秦皇岛市内和开发区自身看,一是在国家土地政策日益趋紧的背景下,土地空间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在新形势下仍难以破解,尽管开发区接收了抚宁区的几个乡镇的部分村,但受土地利用规划及用地指标所限,真正发挥出土地空间优势还有待时日。二是人才、体制机制等要素的软性制约不断凸显。符合转型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创新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尤为不足,产业人才的结构与产业转型战略的匹配度有待提高,人才创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管理、机关运作存在向旧体制回归的迹象,服务效率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开发区只有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新跨越。否则将呈逆水行舟之势,徘徊不前甚至后退。全区上下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珍惜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居安思危,积极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自身崛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