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动车有了‘新家’,充电不用愁,楼道里既安全又宽敞多啦,这多亏居委会和社区的‘红马甲’及社工们,他们办事效率杠杠的!”站在新落成的智能车棚前,秦皇岛经开区曦城花语社区居民王阿姨笑得合不拢嘴。这一幕,正是曦城花语社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治理模式结出的暖心硕果。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235名“活探头”织密服务网
曦城花语社区居民7206人,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5名,如何让服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9支共235人的志愿服务队是关键力量。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把志愿服务嵌拧进基层治理“绳”,创新“社工带志愿者、志愿者帮社工”的协同机制,17个微网格如同遍布人身体的血管,将服务延伸到4858户居民家中。
“张大爷今天血压有点高,记得提醒他按时吃药。”“3号楼前的地砖松动了,咱下午叫上维修志愿者去看看。”每天清晨,社区网格长李大姐都会在“红色议事厅”里和社工万静然碰头,笔记本上记满了居民的家长里短。社区通过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精准对接供需,为独居老人定制的“敲门送餐”、给孩子们开设的“法治小课堂”等“小而美”项目,成为居民们称赞的“心头好”。
协调联动破难题:议事厅里拉出民生“幸福清单”
在曦城花语社区的“红色议事厅”,社工带着志愿者定期召开“板凳会议”“邻里茶话会”,居民围坐一圈,有事敞开说。去年夏天,电动车充电难问题成了“议事热词”,党员志愿者老陈一拍桌子:“咱不能让居民冒着风险把车推上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选址到充电桩数量,再到后期管理,最终有了圆满答案——新增230个充电桩,车棚加装监控和消防设施。如今,532个充电桩整齐排列,成为小区里的“安心地标”。
“去年通过议事厅解决45个问题,矛盾化解率100%!”专职社工万静然翻着台账自豪地说。为了让服务从“被动响应”变“主动出击”,社区推行“双向考核”机制:社工服务好不好,看居民打分;志愿者参与度高不高,党建考核表说话。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人主动“认领”任务——退休教师当起“楼门长”,热心商户加入“巡逻队”,连放暑假的大学生都成了“反诈宣传员”。
志愿花开暖民心:从“旁观者”到“家里人”
“李奶奶,您的降压药已经到了,顺便给您捎了把新鲜的豆角。”“睦邻曦城”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每周都会按需准时敲开独居老人的门。这支由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队伍,如今成为社区最闪亮的名片——义诊摊位前挤满了量血压的老人,结对帮扶让困难家庭有了“暖心亲戚”,甚至连小区的流浪猫都有志愿者组成的“铲屎小队”。
从乱停乱放的车棚到整洁有序的家园,从“各扫门前雪”到“共护一家亲”,曦城花语社区的变化正是“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治理的生动诠释。当党建引领带出志愿力量,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就在暖阳下徐徐展开。
“以前觉得社区大事小事都是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事,现在才发现,咱自己就是‘当家人’。”居民刘阿姨指着自己胸前新戴的志愿者徽章介绍,“上个月我帮着调解了邻居的噪音纠纷,心里甭提多有成就感了!”就是凭借着这份持续的热乎劲儿付出,“睦邻曦城”服务队获评省级志愿服务先进,社区也捧起“河北省志愿服务示范社区”“秦皇岛市绿色社区”等一块块奖牌。
“接下来,我们打算给小区里的‘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推出更多暖心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曦城花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献望着窗外正在修剪绿植的志愿者们,眼里满是憧憬。(李玉莹 王勤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