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企”三方合力,共促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单位: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8-12 本文被阅读次数:7978次  【字号: 【打印】 【关闭】 

(通讯员:乔玉齐)近年来,开发区与燕山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丰硕成果。


日前,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合作共建以睡眠研究、非药物干预为主要目标的健康管理研究及实训中心——高校睡眠健康管理实验室,依托东北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和惠斯安普的功能医学领域创新技术设备,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睡眠健康体验式服务,在产学研用融合互动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期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睡眠健康管理协同创新路径。“未来,惠斯安普将在推动高校睡眠健康管理实验室发展基础上持续发现新问题、新市场,继续加强与高校的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聚焦智慧睡眠、多元场景应用,逐步形成‘校际协同,校企共赢’的双轮驱动新模式,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和互相促进作用。”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功能医学研究院院长宁迎波表示。


位于开发区龙海道、燕山大学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共建的孵化平台——燕大科技园开发区园区,依托燕山大学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重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孵化聚集了滨沅国科(秦皇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熹能光机(秦皇岛)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博铭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科技型企业。“燕大科技园开发区园区为企业提供了1万余平方米的孵化空间,已有21家企业入驻,其中6家企业获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企业获批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入驻企业拥有70余件自主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科技园做出了显著贡献。”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郑海武介绍,燕大科技园开发区园区现有工作人员2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5人,中级职称21人;园区已培养在校大学生26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3人,硕士研究生171人,形成了良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未来,我们计划扩大孵化空间,推动更多的燕大科技成果落地开发区,培育更多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孵化服务;进一步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科技园;建立科技成果超市,通过校企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包括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为推动开发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郑海武说。



据介绍,开发区大力支持燕大科技园在本区的建设发展,不断强化对燕大科技园在发展空间、企业孵化、成果转化、项目审批、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服务,今年累计有1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燕大科技园进行孵化。在吸引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发区寻求突破,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河北工业大学秦皇岛开发区技术转移分中心”,并有亿广云、苏伏电子两个河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不仅如此,开发区还积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工作,努力提升科技特派团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作用。特派团选派以来,共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9项、收集关键核心技术难题23 项,转化技术成果6项、正在转化13 项,已搭建技术创新平台8个,正在搭建技术创新平台5个,已授权专利7项,正在受理专利9项,已发布标准2项,已立项标准8项。今年开发区推荐了78名企业和乡街科技特派员,实现了乡街科技特派员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