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泽群)将雷锋精神融入到产业发展中,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立足岗位学雷锋,为民服务作贡献……这就是开发区生产一线产业工人的坚守与担当,他们以点滴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雷锋精神在工业生产一线熠熠生辉。
王健是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直缝工厂副厂长。当初选择就业时,因为专业对口,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筹建中的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从此她坚定地“与管同行”15年。
2008年,公司建厂时从德国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王健当时负责设备管理,对这条生产线再熟悉不过。从做技术员到担任直缝工厂副厂长,王健见证了这条生产线为国内外重大管线建设立下的汗马功劳。作为宝鸡钢管唯一一条直缝生产线,它既肩负着保供主责,又承担着市场开拓重任。保障设备高效运行,不因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组织,成为王健的新课题。她提出的对液压阀、液压泵、伺服油缸、减速机、变频器等设备进行*****,彻底解决了进口备品备件采购周期长的问题,增强了科学组织生产的主动权。王健的一个金点子,每年为公司节约备品备件采购费用200余万元,并带动了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做实了TPM(全员生产维修)全员维护设备管理,提高了生产安全水平。
这条功勋生产线已经稳定运行15年。2022年6月,直缝工厂为“西四线”等工程供管6072根总长73公里,创造了国内单条JCOE(直缝双面埋弧焊管)生产线单月产量新纪录。这一新纪录的背后,正是王健和她的团队坚持努力的结果。
“雷锋同志说过,螺丝钉虽小可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从建厂初期到现在坚守一线15年,这期间有付出更有收获。今后我将继续秉持初心,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颗新时代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王健说。
在京秦热电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个团队,成员全部由80后、90后组成,这个团队就是鲁凤鹏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现有1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4人,团队平均年龄36岁。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以“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更高效”为创新目标,持续扎根生产,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开拓,锐意进取,始终将雷锋精神贯彻到生产实践中去。
近期,工作室以脱硝精细化喷氨研究与优化为课题开展技术攻关,经过为期4个月的艰苦研发,项目于2023年初已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并投入使用。该课题的成功攻克将降低脱硝还原剂使用量10%以上,为公司节省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环保参数控制的精准性以及及时性,为秦皇岛“蓝天工程”提供助力。
目前,在工作室的带领下,公司上下已完成数十项难题的攻克,累计获得2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2年全年公司职工发表论文15篇,完成QC(质量控制)小组课题21项,解决了多项生产难题,有效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公司设备管理部热控专责武子路说:“学习雷锋不是一句口号,更需要实践行动。作为年轻团队的一员,我要把雷锋精神落实到生产生活当中,锐意进取,为公司提质增效贡献一份力量。”
在开发区,还有许多像王健、武子路一样的产业工人,他们可能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大书特书的业绩,但他们有爱企兴企的忠诚,有敢于负责的担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