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开发区“三个聚焦”全力打造科技

发布单位:管委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9-10 本文被阅读次数:7468次  【字号: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开发区聚焦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规划定位,统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创新主体壮大,全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加强科技产业支撑。一是实施梯度培育行动。根据科技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筛选符合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逐步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全链条。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2家,分别占全市45.41%和32.03%。中信戴卡、哈电重装、泰和安三家企业被评为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占全市总量75%。二是实施创新引领工程。积极探索提升创业港湾和孵化载体建设能级,进一步完善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功能区”的全链条孵化体系。目前,全区经国家、省、市各级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共11家。三是实施金融扶持计划。定期组织建设银行秦皇岛分行等金融机构到各孵化载体和区内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企业融资贷款宣讲,积极搭建科技、产业、金融对接平台,努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上半年共帮助22家企业获得融资授信1.05亿元。

二、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加速科技产业发展。一是加强企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围绕传统产业焕新和新兴产业壮大,对恒业世纪、雷发智能等9家企业征集技术需求、对接技术供给,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组织专家为天业通联和优益重工进行科技服务,指导企业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依托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建设河北省“工业医院”,积极洽谈争取引进中信集团有色金属研究院、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研发转化项目,加快推动“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同时,与燕山大学、东北大学交流对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有18个大学成果转化项目入驻开发区。三是促进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今年上半年,组织16个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立项实施组织泰德管业等4个项目获得24年中央引导地方计划资金支持组织云立方科技、晟成自动化等一批企业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知识产权明确的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并申报了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

三、聚焦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产业提质。一是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激励企业建立多种类型的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重点合作单位等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区有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2家,市级各类创新平台77家。二是积极打造人才载体创新平台。积极打造京津研发+开发区转化”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引进了清华大学秦皇岛智能装备研究院、天津大学秦皇岛环保研究院等一批研究院所,建立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个,引进硕士以上学历40人。目前,共有省级院士重点合作单位3个,5名特邀院士常年服务开发区,开展技术合作10余项三是筛选和培育优质创新资源为推动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筛选优质创新资源入库,并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跟踪服务和重点培养。目前,已将爱迪特、哈电重装、泰和安等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纳入精准培育名单,并为其申报了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秦皇岛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提供)